開拓創新,做好新形勢下人大新聞輿論工作
開拓創新,做好新形勢下人大新聞輿論工作
常德市人大辦公室 丁麗雪
新聞輿論工作有多重要?毛澤東同志曾強調:“共產黨是要左手拿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的?!睔v史如此,新形勢下亦然。近年來,一些國家發生“顏色革命”,新聞輿論充當了馬前卒和吹鼓手的角色。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,輿論的力量不容小覷。作為一名人大工作者,如何做好新形勢下人大新聞輿論工作,我認為首要任務是做好開拓創新。
一、健全宣傳機制,靠機制推新
健全內容創新機制。樹立單位良好形象的宣傳報道,必定要以內容創新為根本。無論宣傳的渠道再通暢、宣傳的力量再強大,宣傳的效果是否到位最后還是落腳到宣傳內容上,這是傳達信息給受眾的關鍵。堅持多層面內容建設,在以現有的市級宣傳報道為主要陣地的基礎上,進一步鼓勵各區縣(市)人大多投稿,強化各級聯系與工作的密切交流;堅持正面內容宣傳為主,人大代表為人民,人大代表的故事就是最接地氣、最打動人心的正能量表達。多與人大代表溝通,用人大代表先進事跡豐富內容建設,講好人大代表故事,傳播好人大聲音。
健全輿論引導機制。新聞輿論工作不只有日常工作報道,還有社會上出現的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考驗著“發言人”。每一個熱點事件出現的時候,人民群眾往往比平常更要關注公職部門的反應,更要關心公職部門對事件做出的回應。要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出現之時接受住各方的考驗,就必須做好日常的應急備案,防微杜漸。在緊急情況出現之時,要有預判,有發現苗頭的感知力,做到“見之于未萌,識之于未發”。既要有報道日常工作時的高質量和準確性,又要有應急宣傳時應有的時效性和嚴謹性,必須有筆力、有腳力,握得住筆桿子,站得住腳,經得起社會和人民的考驗。做好深入解讀和回應,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向好,增強公眾信心。如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,人大代表為抗擊疫情所做的努力,就是給民眾的強心劑。新聞宣傳報道緊跟疫情背后人大代表的抗疫故事,就是對人大工作最好的宣傳。
健全網絡安全機制?;ヂ摼W是時代的產物,是順風而來的大勢。面對順勢,想要守住宣傳報道的陣地就不能逆勢而為。作為“發聲者”,必須要主動出擊,勇敢擔當,把握好新時代網絡航向標。必須深入網絡世界,成為網絡的一份子,才能真正了解網絡輿情發展的規律,從而正確判斷和處理,第一時間快速反應,引導網絡群眾理性對待。充分利用網絡平臺,才能更方便、快捷的了解和解決群眾訴求,積極回應民眾關切。進一步提升網絡執政素養,增強網絡思維意識,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,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。
二、突出宣傳重點,靠重點帶新
直接講。長篇大論或冗長的鋪墊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,開門見山反而能最直接給到觀者和聽眾強烈信息。突出宣傳重點,應拒絕繁密復雜的開頭和冗長華麗的言語表達,現在是“速讀時代”,宣傳報道應直奔主題,多說干貨、談實情,少些客套、術語,一針見血地把重點、亮點說出來。
針對講。不同的受眾群體關注的群體事件是不同的,對此就需要有針對性的講,注意受眾的差異化。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,增強宣傳報道的吸引力,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,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,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。在報道專門委員會的工作時,可以多報道當下群眾較為關心的主題,如孩童入學、城市環境污染防治等,突出人文關懷,回應群眾關切。宣傳報道針對講,是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、情感交流的共鳴點、利益關系的交匯點、化解矛盾的切入點,融入更多暖色調,形成滿滿正能量。
共情講。做到共情,能在“發聲者”和聽者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,幫助兩者之間更好的溝通與交流,更大程度上能獲得聽者的認可與信任。宣傳報道共情講,需要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,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,增強感染力。人大代表來自于人民,從事于各行各業,肩負著各族人民的重托。之所以人大代表履職的故事令人動容,正是因為他們身上反映出不同群體、不同行業人的艱辛奮斗歷程。群眾可以在他們的事跡中,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,給予代表履職以認可,這樣的共情,才是宣傳報道的有力支撐。
三、豐富宣傳形式,靠形式促新
運用集文字、音頻、視頻于一體的綜合傳播。讀者在哪里,受眾在哪里,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。不同年齡層、不同工作生活方式的受眾,所習慣的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是不同的,要想讓不同的受眾都能接收到宣傳的信息,實現宣傳報道的正面影響最大化,就必須在宣傳形式的全面性和多樣性上下功夫。文字、音頻、視頻這三種宣傳方式,不僅能夠在受眾習慣接收信息的方式上作區分,同時這種點、線、面的多維度宣傳,也能使宣傳報道的信息展示得更為立體和全面,展現事件的全貌,宣傳報道的滲透性也更為強烈。
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相結合?;ヂ摼W時代不缺乏信息,如何在眾多信息中“脫穎而出”,成為群眾一眼能看到的有效信息,引起受眾的注意力是關鍵。隨著渠道壟斷被打破,傳統媒體已經不再享有過去的“注意力特權”了,而網絡媒體僅靠自身的新興力量也是不夠的,傳統媒體因為歷史積累的優勢和受眾的偏好性,其信息傳播能力也不容小覷,只有合作才能效能最大化。強化互聯網思維,充分利用現下流行的網絡客戶端、微端、微視頻與傳統的報紙、電視臺新聞結合進行宣傳報道,構建覆蓋廣泛、立體高效的傳播體系,提高權威可靠、真實可用信息的到達率。
采取漸進式分步驟的模式,拉伸宣傳的影響時長。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,碎片化信息很多,工作又很忙碌,有時就算有心一條條地看信息,閱讀的速度都比不過信息更新和覆蓋的速度。讓宣傳報道的聲音被更多受眾聽到,可以實行“先簡后全、先網后報”的方式,動態發布權威信息,一來可以減輕新聞工作者的工作壓力,促使宣傳報道越長效越活力,二來也可以讓信息錯峰“出行”,走入更多受眾的眼中,進入更多受眾的心里,達到擴大宣傳影響力的目的。
四、打造宣傳隊伍,靠隊伍抓新
政治過硬是根本前提。政治意識強,忠誠信仰,立場堅定,旗幟才能舉得高、立得穩、走得遠。黨的宣傳思想工作首先是一項政治工作,宣傳思想工作者首先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,政治過硬是必然要求。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把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,在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,不斷強化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。對重大選題報道,應評估刊發的社會效果,確保社會導向積極健康向上。 本領高強是基礎條件。新時代,宣傳思想工作專業性更強、技術活更多,沒有高素質、真功夫干不好“瓷器活”,只有好把式、強內功才能攬“金剛鉆”。新聞輿論工作者作為輿論信息傳播過程的首端,應當具有辯證綜合分析能力、把握正確導向能力、善做網上輿論宣傳和斗爭的能力、處理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的能力等多種能力,并不斷強化自身的政治敏感和新聞敏感,確保在關鍵時刻發出主流聲音。
融合促新是方法手段?!皢柷堑们迦缭S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一支隊伍就好比一池水,剛開始清新通透,但若沒有及時更換新鮮干凈的水進入,原來清新的水也會發臭,成為一池死水。打造宣傳強軍,一方面要多開展交流培訓,為不同體制、不同工作單位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創造業務交流的機會,促使他們在信息的傳遞與互動中迸發新火花、新靈感;另一方面要不斷物色、吸引新鮮血液加入,進一步充實現有新聞輿論工作隊伍,在新老工作者之間形成“傳幫帶”,在新舊思想交流中創造出新養分,使人大的新聞輿論工作持續煥發生機與活力。
做好新聞輿論工作,事關宣傳貫徹人大制度深入人心,事關順利推進人大各項工作,事關新形勢下社會的融合與發展。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、各個環節都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,站穩政治立場,牢記社會責任,各方形成合力促進輿論導向正確。只有真聽真看真感受,多思勤學巧實踐,才能講好人大故事,傳播好人大聲音,樹立起人大良好形象,促使人大工作長效常新。
賬號+密碼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